|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阿里斯顿 » 甘肃 » 陇南 » 正文

中共内江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治蜀兴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6  浏览次数:131
核心提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和省委书记彭清华深入内江调研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凝聚全市上下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治蜀兴川内江实践新篇章,中共内江市委七届七次全体会议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定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科学回答新时代四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蜀兴川最明确、全面、精准的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篇”,是做好新时代四川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必须遵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确保治蜀兴川内江实践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省委用“十个指明”深刻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科学内涵和明确实践要求。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按照“十个指明”,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总体要求、第一要务、根本动力、开放格局、重中之重、价值取向、生态重任、法治保障、政治保证,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出部署。必须紧扣“十个指明”,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明确推动治蜀兴川内江实践着力方向。
  3.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领内江各项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和省委书记彭清华深入内江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市委系列部署安排,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市,奋力谱写新时代治蜀兴川内江实践新篇章。
  二、丰富完善治蜀兴川内江实践的战略谋划
  4.准确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市人民埋头苦干、创造一流,内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外开放迈向立体全面开放阶段、民生改善跨入全面提升阶段、社会治理步入共建共治共享阶段的基本特征,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5.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内江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快、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仍然是最大市情,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增长不够快,城乡发展、产业结构等不平衡,市场主体发展、有效供给等不充分,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防范化解风险、基层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等任务繁重。但是,内江更面临一系列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成渝城市群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惠及内江;在全省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中,省委、省政府支持内江推进与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支持成都向东发展带动内江等周边城市崛起,支持内江新设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启动隆昌至叙永铁路扩能改造,支持内江打造大数据产业聚集区,深化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家级试点等若干重大举措注入内江强大发展动能。多项战略布局和重要政策措施在内江交汇叠加,内江发展机遇多、发展潜力大、发展后劲足、发展前景好。
  6.鲜明确立新时代内江发展的主攻方向。紧扣新时代新的实践要求,围绕推进创新发展,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围绕推进协调发展,强化“五个县市区+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七轮驱动,构建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协同发展新格局。围绕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一条丘陵地区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新路子;进一步推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围绕推进开放发展,贯彻“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特别是南向开放战略部署,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以内江为原点,成都内江协同发展轴线、重庆内江协同发展轴线、南向开放新兴经济轴线“一点三线”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围绕推进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三、明确治蜀兴川内江实践的总体要求
  7.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立足于稳、着眼于进,以“稳”促高质量的“进”、以“进”维护高水平的“稳”,既做到稳增长、稳就业、稳生态、稳预期、稳环境,又做到结构调整要进、质量效益要进、创新发展要进、改革开放要进、脱贫攻坚要进、思想文化要进、人民生活水平要进、党的建设要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8.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越来越安逸。
  9.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迈步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着力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繁荣发展、现代治理能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
  10.与成渝协同发展。按照省委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配套成渝,对内提升增长动能,对外提升服务功能。对接成都“东进”等战略,全面落实与成都、重庆荣昌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川渝合作示范区扩容,建设成渝中部产业集聚示范区。推动成渝高铁公交化运营、成渝高速公路提升改造,推进内江(川渝界)至南溪高速公路等建设,实现到成都、重庆交通更加快捷便利。瞄准成渝主导产业配套环节和服务需求,依托大通道建设调整优化关联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大力实施先进制造强市“三百行动”,聚力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新能源和大数据“四新一大”产业,加快建设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电子商务集群网状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强化与成渝两地在水污染等跨区域环境治理方面的合作,推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11.与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落实川南经济区协同发展联席会议部署,着力推动川南经济区成为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强化园区企业对接合作,推进创新平台和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协作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推动川南城际铁路建设、隆昌至叙永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促进枢纽对接。抓住四川完善“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网络的机遇,全力推动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建设,推动及时启动长征渠规划修编并尽早开工。加强教育、就业、医疗、文化等领域合作,推动公共服务互动互助。
  12.推进“双百”城市建设与发展。坚持规划精描细绘、建设精雕细刻、管理精耕细作,推进“一中心四组团”新城建设,加快旧城改造,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绿色生态、疏朗开放、灵秀博雅的滨水宜居大城市。实施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和绿廊绿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和全省文明城市。坚持建管并重,依法整治违法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集聚能力。
  13.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坚持打基础、建基地、立支柱、上水平,鼓励各县(市、区)、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根据全市总体布局和自身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重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支持市中区建设成渝经济区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东兴区建设全省经济强区、内江全域开放门户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支持隆昌市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新城和绿色生态新城,支持资中县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省丘陵地区经济强县,支持威远县建设全省丘陵地区经济强县,支持内江经开区建设西部地区极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内江高新区打造全省一流科技创新、产城融合和人才集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五、加快建设改革先行市和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市
  14.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三权分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财税金融等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
  15.加快推进创新发展。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对接落实国、省重大部署,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强化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力度。
  16.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甜城英才引进工程、人才发展“三百计划”,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支持在内高校内涵式发展,发挥科研院所智库作用,建设人才高地。推进返乡人才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引导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服务社会。
  六、加快打造四川南向开放“桥头堡”和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开放新高地
  17.深入推进全面开放合作。推进全域开放、全面开放、全新开放,深化与成渝两个特大城市合作,深化与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深化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着力推进南向开放,深化与珠三角、北部湾等区域合作,积极引进更多港资港企、台资台企。引导支持企业、园区加强国别合作,推进境外经贸活动,加强与南亚、东南亚等交流合作。
  18.加快建设开放大通道。实施“一带一轴一区”重要交通枢纽建设三年推进行动,大力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建设,着力形成“10+10”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展市中区、威远县等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沱江航道等级提升工程前期工作。
  19.积极打造开放平台。推进“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建设,加快内江海关建设,启动内江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落实投资促进“1+N”政策,认真筹办各类投促活动,用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博览会等国、省开放平台,实现招大引强。落实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扎实抓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吸引外出乡友返乡发展。落实强化纪律作风保障优化发展环境的七条禁令,深化“放管服”,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开展“千企万人评作风”活动,营造良好环境。
  七、着力推动具有内江特点的乡村振兴发展
  20.抓好乡村振兴“十二件事”。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以实施“12345”现代农业提升行动和“351”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大学生进农村”计划等为重要路径,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家庭建设、人才建设、深化改革、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生态环保、脱贫攻坚、乡村治理“十二件事”,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四川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中贡献内江力量。
  21.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积极探索丘陵地区“插花”式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新机制。强化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特别是“第一书记”作用,深入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围绕住房安全、产业就业、精神扶贫等重点集中攻坚。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促进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同步奔康。扎实做好综合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
  22.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宜居宜商宜业县城,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特色小镇。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建设一批特色村落。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能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3.全面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大力推进民生工程、民生实事和民生工作“十有行动”,办好急难愁盼民生实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抓好大中小幼等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建设健康内江,优化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强社会救助,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24.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打造“大千文化”“范长江文化”等优势品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文化产业新业态,推进成渝城市群文化旅游试验区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繁荣文艺创作。
  25.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下沉社会治理资源,建强群防群治力量。加快实施“雪亮工程”,健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城市反恐防暴工作,抓实禁毒防艾、缉枪治爆。
  九、涵养山清水秀良好自然生态
  26.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沱江流域(内江段)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家级试点,抓实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强化“一增一减一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积极整改突出环境问题,深入实施“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常态化开展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五清”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加大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27.持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生态红线。编制实施沱江流域文化生态带点线面发展与保护空间布局规划,加快建设沱江流域(内江)文化生态走廊,共建沱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大力实施大规模绿化内江行动,强化湿地保护恢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28.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不断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高载能产业。创建绿色发展试验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探索绿色发展制度创新,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十、发展团结和谐良好社会生态
  29.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推进地方立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推动政协聚焦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情况开展多种形式民主监督。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构建“大统战”格局,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代内江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党管武装、民族、宗教、对台等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文联、科协、侨联、社科联、残联、台办、关工委、友协等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时刻关心老百姓、老同志、小朋友“两老一小”。
  30.大力建设法治内江。深入实施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平正义、社会法治、全民普法、权力制约“六大工程”,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活动,推进“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支持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支持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坚持德法相依,深入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提升价值境界,促进文明进步。
  3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刻把握新时代风险挑战新特质、新变化,大力提升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打击企业逃废债和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深化“政银企”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有序消化存量债务。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构建清朗网络空间。防范化解新经济新业态伴生风险,加强安全监管和服务管理创新。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
  十一、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32.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决不让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在内江有任何市场。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克服“七个有之”。
  33.持续深入加强政德建设。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反对“袍哥”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塑家国情怀、家园意识、家人心理,时刻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查纠慵懒无为和不作为、乱作为、冷硬横推等行为。
  34.始终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加强县域政治生态状况分析评估,推行全市党组织政治生态状况风险等级管理、党员领导干部廉政风险预警管理。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点查处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集团的案件、重点领域形成非法利益格局和“潜规则”的腐败问题,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遏制增量、削减存量。深化纪检监察干部“联村清风行”,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严格监管财政涉农资金、“四项基金”和特殊困难救助基金,重拳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各县(市、区)纪委派驻机构监督全覆盖,加强高校、国企纪检组织建设,推动监察权向乡镇、部门延伸。紧扣“六个围绕、一个加强”联动推进市、县巡察并做好“后半篇文章”,抓好中央、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坚持标本兼治,围绕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选人用人、审批监管、资源开发、金融信贷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35.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带动形成党员干部队伍良好风气。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的教育监督管理。围绕落实“五个过硬”“八种本领”要求,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内江计划和“311”干部帮扶基层行动,强化实践锻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鲜明“支持奋斗者、激励创新者、保护担当者、宣扬奉献者”导向,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着眼抓基层打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
  十二、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内江落地落实
  36.健全领导机制。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完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一级带一级,带头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深入开展。
  37.营造良好氛围。创新宣传方式,全面准确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科学内涵和明确实践要求。大力宣传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四川人民的关心关怀,大力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宣传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工作安排,大力宣传全市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38.凝神聚力抓落实。提高政治站位抓落实,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检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根本标尺。创新方式方法抓落实,用好“清单制+责任制”管理、“四个走”等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领导干部带头抓落实,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发扬“用心认真尽责、敢挺苦干实拼”精神,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办理,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攻克。健全制度机制抓落实,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督查问责机制,对责任不落实、组织不得力、工作不见效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内江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 阿里斯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